昨天,经自然腔道诊疗机器人MONARCH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正式“上岗”启用。在MONARCH机器人的辅助下,医生可在患者体表无切口的情况下,经患者的支气管对肺部病灶尤其是远端深部病灶进行精准诊疗,有望使更多患者受益于“无孔诊断-精准定位-微创治疗”的诊疗一体解决方案。
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郑兴东表示:“去年9月锦鲤配资,我院成功试用完成了沪上首例MONARCH机器人辅助下的无孔定位手术。我们对一位有10mm高危磨玻璃结节的患者进行了无需穿刺的病灶精准定位,并顺利实施了亚肺叶切除手术。今天MONARCH平台在我院正式投入使用,标志着这项数字化创新技术将正式应用于临床,为更多患者提供服务,助力肺癌的早期筛查和治疗。”
肺癌是全球第一号癌症杀手,也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类型。最新数据显示,2022年中国新发肺癌病例约106.1万,死亡病例约73.3万 ,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,我国整体肺癌防治形势仍十分严峻。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,我国大部分肺癌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,肺癌早筛早诊率仍处于较低水平。与此同时,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与其临床诊断发现的早晚密切相关,早期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在77%-92%,而晚期患者仅为10%-36%,5年生存率差异显著。因此,推动我国肺癌防治关口前移,切实提高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,需要进一步普及肺癌早期筛查和精准诊断。
然而早期肺部病灶及肺结节多数很小且位于肺外周,现有传统导航支气管镜活检技术往往难以精准触达,而经皮穿刺活检则存在较高并发症风险增加了早期诊断的难度,且许多老百姓“谈穿刺色变”,对于侵入性检查存在恐惧心理,因此肺结节及早期肺癌的诊治存在巨大挑战。
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范江教授指出:“当前肺结节的诊断率不断提高,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体检中检查出肺结节,甚至是多发肺结节。对于多发肺结节的诊疗,外科手术和放化疗仍然是主要的方法,从对患者肺功能的保护、治疗的效果和周期上来说仍有可以进步的空间。MONARCH经自然腔道机器人的引入使我们有了治疗多发肺结节的创新技术,通过体表无创口、精准抵达病灶的特性,对多发性结节进行治疗,让患者一次入院,就能解决多个结节的诊断和治疗,从而减少患者内心焦虑,甚至进一步根治。”
作为全球首个经人体自然腔道诊疗的机器人平台,MONARCH独特的双鞘双通道柔性内镜,由两条机械臂分别控制,有望帮助术者操作内镜时稳定准确地抵达病灶;集成摄像头和冷光源在柔性通道上,以全程连续视野,以期为手术关键的最后一厘米保驾护航;双机械臂稳定控制导管末端,游戏式控制手柄灵活可控,希望可以帮助术者提升学习效率。
强生医疗科技中国区外科事业部总经理欧礼文表示,随着MONARCH的广泛应用锦鲤配资,必将推动肺癌诊疗的数字化、微创化和精准化,以满足医患的需求。
博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