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民网北京6月20日电 (记者杨曦)新修订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》(以下简称《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》)于6月1日起正式实施。近日灿星财富,国家林草局科技发展中心(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)相关负责人表示,《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》主要突出了林草植物新品种保护的以下五方面亮点及特色:
一是扩大保护范围。将保护范围由繁殖材料扩展到收获材料,对无性繁殖品种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。由于林业植物育种较多采用无性繁殖方式,收获材料常被间接用于繁殖,保护范围延伸至收获材料后,品种权人可直接对未经许可销售、储存或使用收获材料的行为追责灿星财富,解决了此前因繁殖材料与收获材料界限模糊导致的维权障碍,减少了品种权人的维权成本。
二是延长品种权的保护期限。将木本、藤本植物的保护期限由20年延长到25年灿星财富,其他植物由15年延长到20年。林草植物新品种主要涉及林木、竹类、经济林树种、观赏植物、草种等,多为多年生木本植物,生长周期通常10年以上,测试审查周期也较长,延长木本、藤本植物保护期有助于保障长周期育种的权益回报,激励育种人对多年生植物的研发投入。
三是缩短初步审查期限,将品种权初步审查期限由原来的6个月缩短到3个月,情况复杂的可以延长3个月,进一步要求审查机关提高审查效率。初步审查是品种权申请的关键环节,按照《条例》规定,品种权人享有初步审查合格公告至授权期间追偿权利。
四是加大惩处力度。针对假冒授权品种行为提高了处罚数额,赋予主管部门在依法履行查处侵权、假冒案件时,查封、扣押繁殖材料及相关工具、查封违法场所等行政强制权。由于无性繁殖品种“侵权易、维权难”,通过加大惩罚力度、明确执法措施,可以破解执法手段缺乏、力度不足、威慑不够的问题。
五是明确实施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。国家分步实施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,国务院农业农村、林业草原主管部门以目录形式确定具体实施范围,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施行。实施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将赋予原始品种权人更大的权利保护,有助于激励育种原始创新,减少模仿修饰育种;鼓励育种者共享育种材料,丰富种质资源,夯实育种基础;在育种者之间建立利益分享机制,形成合作育种的利益共同体。
博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