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的火箭军聚财略,尤其是以东风系列导弹为核心的武器系统,近年来逐渐成为西方军事专家研究的重点。美国的一家智库(CSIS)发布的一份报告提到,中国目前大约拥有2600枚各类导弹,但随即也补充道:“其实,这些导弹并不需要全部出动,若能精准出击八十枚就足以让敌手感受到巨大的压力。”这一论断虽然令人觉得有些矛盾,2600枚导弹是否充足?仅仅80枚又能形成什么样的威慑?在本篇文章中,我们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。
东风导弹系列的范围非常广泛,包括近程、中程、远程以及洲际弹道导弹,还涵盖高超音速导弹,形成了一个完整的、复杂的打击体系。具体而言,东风-15、16和17的射程从500公里到1500公里不等,主要用于对第一岛链内的目标进行精确打击,例如美军在冲绳和关岛的军事基地。东风-21D和东风-26则是反舰弹道导弹,被誉为“航母杀手”,其射程覆盖了第二岛链,对美军航母战斗群构成了威胁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,东风-41洲际弹道导弹,射程可达1.4万公里聚财略,能够携带多个弹头,是美国所具高度忌惮的战略武器之一。这些导弹的精确度与突防能力极为强大,特别是东风-17高超音速导弹,其采用的“钱学森弹道”使得现有的反导系统难以拦截。美国海军研究所(USNI)曾进行模拟测算,若在台海冲突中集中的使用这些东风导弹,美军在亚太地区的基地和舰队可能遭遇毁灭性打击。
尽管2600枚导弹在数量上看似非常可观,然而现代战争的消耗速度是相当惊人的。以1991年海湾战争为例,美军在短短42天内就发射了288枚“战斧”巡航导弹。而在面对高强度的冲突时,中国也不得不面对导弹更加迅速的消耗。例如,若要对敌方的重要机场、港口以及指挥中心进行攻击,可能需要投入数百枚导弹进行饱和攻击,以确保目标被彻底摧毁。另外,在反航母的军事行动中,东风-21D和东风-26需要大量密集发射,以突破美军的防空系统。在战略威慑层面,东风-41等洲际导弹则需要保持充足的库存,确保避免遭受核讹诈。因此聚财略,虽然2600枚导弹似乎数量庞大,但在大规模战争中可能仅能支撑几周战斗的持续打击。
展开剩余47%那么,为什么美国智库会提出“80枚就足够了”这个看似定论性的观点?CSIS的报告特别指出,中国不必动用所有导弹储备,只需针对关键信息节点进行精确打击,就能有效瘫痪对手的作战体系。例如,假如用20枚导弹打击夏威夷或关岛的美军太平洋司令部,将可以使美国的指挥结构陷入混乱。而如果使用30枚导弹覆盖冲绳的嘉手纳空军基地,则很可能使美军F-35战机失去战斗力。同时,采用30枚反舰导弹进行饱和攻击,就足以对一艘航母造成致命打击,或者迫使其战斗群撤退。这样的“点穴战”思路,正是中国“区域拒止/反介入”(A2/AD)战略的核心理念——不追求对全面目标的摧毁,而是将对手介入的代价提升到无法承受的程度。
2600枚东风导弹作为中国国防的重要支柱,然而现代战争的实质已不再是单纯的数量比拼。精准打击、体系打破以及心理威慑,才是真正的关键。正如美军所强调的“分布式作战”概念,未来的战场将更加依赖灵活的战术,而非单纯依靠火力的堆积。对于中国来说,导弹储备必须既要保持足够的威慑能力,又要确保在实践中能够高效运用。美国智库提出的“80枚就足够”的观点,实际上反映出一个更深层次的事实——使对手心生畏惧的,不是导弹的数量,而是使用这些导弹的决心与能力。
发布于:天津市博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